
環規院概況
辦公室
黨委辦公室(人事處)
科技發展與國際合作處
計劃財務處
戰略規劃研究所
生態環境政策
與管理研究所
水生態環境規劃研究所
大氣環境規劃研究所
生態保護修復
規劃研究所
生態環境投資與產業綜合研究所
形勢分析與規劃評估中心
生態環境風險與損害
鑒定評估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規劃與政策
模擬技術中心
生態環境工程咨詢中心
土壤環境保護中心
海洋生態環境管理研究中心
氣候變化與環境
政策研究中心
重金屬污染防治
研究中心
農村環境保護中心
空氣質量模擬與管控研究中心
京津冀區域環境聯合研究中心
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聯合研究中心
黃河生態文明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補償研究中心
總量控制與排放交易研究中心
環境與健康研究中心
生態環境區劃中心
環境PPP中心
環境保護稅研究中心
環境保護投資績效管理中心
環境審計中心
生態環境與經濟
核算中心

發表日期:2020年12月21日
首屆“美麗中國百人論壇2020年會”在京隆重召開,
聚焦“美麗中國2035 遠景與路徑”
2020年12月18日,首屆“美麗中國百人論壇2020年會”在京成功舉辦。論壇主席、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出席年會并講話。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前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分別向論壇致賀信。論壇名譽主席、首任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曲格平發表視頻致辭。論壇主席、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原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提交書面致辭。論壇副主席、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作開幕致辭。開幕式由論壇副主席、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主持。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出席年會并講話
生態環境部部長黃潤秋對參會代表給予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關心、支持和指導表示感謝,對年會成功舉辦表示祝賀。他說,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到2035年我國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為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要自覺對標2035年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從15年的時間跨度和周期合理確定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歷史方位、戰略謀劃和目標任務,積極探索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實現路徑。
黃潤秋指出,當前國內外形勢錯綜復雜,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增多,推動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面臨艱巨繁重任務和復雜嚴峻挑戰。今年以來,習近平主席兩次宣布中國應對氣候變化、提高自主貢獻目標和舉措,我國將面臨比發達國家時間更緊、幅度更大的減排任務,應對氣候變化將成為基本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必須跨越的一道重要關口。目前,我國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保護與發展長期矛盾和短期問題交織,生態環境保護結構性、根源性、趨勢性壓力總體上尚未根本緩解,生態環境質量與人民群眾的期待、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要求還有不小差距,生態環保任重道遠。
黃潤秋強調,應對復雜形勢和挑戰,實現2035美麗中國建設目標,需要我們保持定力、匯聚合力、共同努力。要堅持生態文明,找準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和生態環境保護的戰略定位、價值坐標,科學制定目標任務、政策措施和保障體系,進一步把準美麗中國建設的方向指引。要堅持新發展理念,充分發揮生態環境保護引導和促進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作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進一步厚植美麗中國建設的綠色底色。要堅持科技創新,著力深化生態環境科技體制改革,加快完善生態環境科技創新體系,支撐生態環境精準治理、科學治理、依法治理,進一步提升美麗中國建設的智慧水平。要堅持試點示范,加強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市縣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創建和典型示范,探索建立不同層級美麗中國樣本。要堅持全民行動,完善美麗中國建設全民行動體系,著力培育生態文明價值觀念和行為準則,進一步匯聚美麗中國建設的社會合力。
黃潤秋希望專家學者繼續圍繞美麗中國建設建言獻策、貢獻智慧,共同打造青山常在、綠水長流、空氣常新的美麗中國。
“美麗中國百人論壇”以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為指導,以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目標,本次論壇年會以“美麗中國2035:遠景與路徑”為主題,主要設置了開幕式、主旨報告、論壇圓桌會和會議總結等環節,通過會議研討交流研究面向2035年及中長期美麗中國建設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與路徑,推動生態文明和美麗中國建設。

論壇開幕式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竺向論壇致賀信,對論壇年會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指出,美麗中國建設是黨的十九大確立的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內容,是生態文明建設成果的集中體現。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在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中提出,要廣泛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碳排放達峰后穩中有降,生態環境根本好轉,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基本實現。因此,研究制定2035年及至2050年美麗中國建設的實施路徑,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大課題。他希望論壇圍繞美麗中國2035遠景與路徑的主題,集思廣益、深入探討,為攜手創造生態文明的美好未來、推進美麗中國建設貢獻智慧。
前聯合國副秘書長、環境規劃署執行主任埃里克·索爾海姆向論壇致賀信,對論壇開幕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建設美麗中國是中國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是中國現代化建設進程的重要組成,大力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美麗中國,不僅對中國而且對全球都具有重大意義。他期待通過論壇群策群力,推動建立全球氣候治理體系、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和建設清潔美麗地球。

曲格平視頻致辭
論壇名譽主席、首任國家環境保護局局長曲格平對論壇年會召開表示熱烈祝賀。他表示,習近平總書記就我國2030年碳達峰目標與2060年碳中和愿景向全黨、全國、全世界做出的莊嚴承諾,鼓舞人心、令人振奮,并用兩個“了不起”總結了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脫貧攻堅和污染防治取得舉世矚目的決定性成就。他相信,隨著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深入人心,在黨的統一領導下,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美麗中國建設目標一定都會實現,并鼓勵大家積極參與、共同努力,為推動實現應對氣候變化和美麗中國建設目標貢獻力量。

論壇主席、生態環境部氣候變化事務特別顧問、原中國氣候變化事務特別代表解振華書面致辭,對論壇的創辦和年會的召開表達了祝賀。他表示,碳達峰、碳中和目標將引領應對氣候變化、保護和改善生態環境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大的戰略,要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將未來三個五年至本世紀中葉的經濟社會發展、能源革命、生態環境保護與應對氣候變化等各領域目標結合起來,走符合國情的綠色、低碳、循環、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之路,這是建設美麗中國的必由之路。他提到,生態環境保護、應對氣候變化、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的事業任重道遠,更大有可為。期待通過每年的論壇的交流研討,為建成美麗中國建言獻策、做出貢獻。

莊國泰開幕致辭
論壇副主席、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代表生態環境部對大會的召開表示祝賀。他表示,陳竺副委員長的賀信和曲格平老先生的致辭,充分體現了國家和老領導對美麗中國建設的高度重視和對本論壇的支持。他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重要位置,在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國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歷史性進展,生態環境質量明顯改善,美麗中國建設邁出堅實步伐。莊國泰對系統謀劃美麗中國建設提出三點建議,一是按照黨的十九大提出的美麗中國建設“兩步走”戰略安排,走好2035年關鍵一步;二是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中促進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低碳轉型;三是全盤系統地考慮未來三個五年階段目標,持續推進美麗中國建設。他表示,希望與會專家和代表共同圍繞論壇主旨,緊密結合貫徹落實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和推動實現美麗中國建設目標,在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重大決策中更好發揮智庫作用,推動美麗中國目標順利實現。

論壇主旨報告
開幕式后的主旨報告環節,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名譽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研究員、中國工程院院士王浩,清華大學環境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賀克斌,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王金南等5位論壇成員,分別圍繞美麗中國建設重點領域目標和路徑作主旨報告。論壇成員、哈爾濱工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任南琪主持主旨報告環節。
劉世錦指出,要深刻理解2030年碳達峰和2060年碳中和目標對推動我國技術結構、產業結構和發展方式發生重大變革的現實意義,要抓住機遇,動員全社會按照目標要求倒排制定經濟社會轉型的時間表和路線圖。他表示,要利用局部外部性和同源性,從生態修復、污染防治和碳減排三個戰略性方面協同推進綠色發展轉型。他提出,推進綠色轉型,一是要開展綠色核算,夯實綠色轉型的基石,構建“兩山”轉化橋梁;二是要加強水、能源、交通、建筑、土地利用和規劃、食物等六大領域綠色技術推廣;三是建立生態責任賬戶,夯實綠色發展的微觀基礎。
杜祥琬指出,要以“2030年前實現碳達峰”和“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的雙目標為引導建設美麗中國。他建議,一是協同推動能源減排和“藍天保衛戰”實施,二是大力實施節能、提效等降碳措施,三是大力開發非化石能源電力,建立以非化石能源電力為主的新能源電力系統,四是推動交通、工業、建筑等行業減排,五是發展循環經濟,推動固廢資源化利用,六是發展森林為主的碳匯,鼓勵碳捕集、利用與封存(CCUS)等技術,最終實現經濟、能源、環境、氣候的共贏和可持續發展。
王浩以美麗中國的美麗河湖建設為重點,提出了美麗中國水生態環境改善目標與路徑,他強調要從“退水還河”“退污還清”“退地還盆”“退堵還疏”“退漁還生”等方面,提升水環境和水生態安全保障目標。他建議,要按照東北區、黃淮海區、長江中下游區、東南沿海區、西南區、西北區分區等分區施策,圍繞水資源、水環境、水生態、水災害、水文化等五水共治、從水量、水質、水域空間、水流連通性、水生生物提升等方面制定美麗河湖建設的實現路徑。
賀克斌總結分析了《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和《打贏藍天保衛戰三年行動計劃》等國家重大行動計劃實施以來大氣環境改善的主要成效和存在的問題,在此基礎上提出2035年基本實現美麗中國對大氣環境的要求,一是2035年美麗中國大氣環境質量改善指標設定要更加關注保護公眾人體健康。二是力爭在2030年前實現碳排放達峰后,要加速向2℃和1.5℃溫升目標減排路徑逐步過渡,并提出NOx和VOCs的減排路徑建議。
王金南在系統分析美麗中國建設總體進程的基礎上提出,按照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兩步走”戰略部署,謀劃美麗中國生態環境改善戰略路線圖,即“十四五”實現生態環境持續改善,“十五五”實現生態環境全面改善,到2035年實現生態環境根本好轉,努力實現與經濟社會發展同步的生態環境水平。圍繞生態環境根本改善的“覆蓋面廣、改善度大、協調性強、認可度高”四個特征,從美麗中國建設目標的時間、區域、領域、要素等四個維度,形成美麗中國建設目標指標體系。

論壇圓桌會交流發言
論壇圓桌會圍繞“開啟美麗中國建設新征程和‘十四五’展望”主題,由中國社會科學院學部委員、研究員潘家華主持。中國科學院科技戰略咨詢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王毅,結合“美麗中國建設戰略重點與方向”作引導報告,提出美麗中國建設應做好四個方面的任務,一是構建包括法律法規、現代監管在內的現代生態文明治理體系,二是加強宏觀管理政策研究,制定到2060年碳中和導向下全面綠色轉型和綠色復蘇戰略,三是構建流域和區域綜合管理和治理體系,強化生態系統綜合管理,四是加強全球多雙邊合作,推進綠色“一帶一路”建設,積極參與全球可持續發展。
國務院參事室參事、科技部原副部長劉燕華,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遠航,中國農業大學教授、中國工程院院士張福鎖,能源基金會首席執行官兼中國區總裁鄒驥,阿里巴巴科學技術委員會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王堅,中國投資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全國政協委員趙海英,中國光大國際有限公司總裁王天義,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院士崔鵬,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美國環保協會副總裁、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張建宇,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戰略研究和國際合作中心研究員李俊峰,公眾環境研究中心主任馬軍,清華大學原常務副校長、教授何建坤,中國自然資源經濟研究院院長、研究員張新安,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社會發展研究部副巡視員、研究員周宏春,長江生態環保集團有限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趙峰,全國環境新媒體聯盟委員會主任杜少中,阿拉善SEE生態協會會長艾路明,中國科學院天津工業生物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馬延和等論壇成員和與會嘉賓從綠色發展、戰略政策、科學技術、應對氣候變化、污染防治、生態保護、法律制度、數字政府、企業責任、全民行動以及地方實踐等方面進行了精彩的交流發言,為推動美麗中國建設與全球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生態環境部有關司局、直屬單位負責同志,部分地方生態環境部門主要負責同志,地方政府、科研院所、高校、社會組織、企業和媒體代表,論壇主辦單位主要負責同志和成員代表,共140余人到場參加年會。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日報、中國新聞社、中國青年報、中國環境報、中國能源報、第一財經、每日經濟新聞、財新網等國內主流媒體進行現場采訪報道。
關于“美麗中國百人論壇”
“美麗中國百人論壇”由生態環境部指導,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生態環境部環境規劃院、中國生態文明研究與促進會、清華大學環境學院、北京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中國科學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等單位共同發起成立。旨在通過召開跨部門、跨學科的學術會議,研究面向2035年及中長期生態環境保護目標路徑與生態文明建設任務,推進美麗中國建設。
相關專題:
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信息
沒有相關信息
相關信息:
打印本頁